小麥赤霉病災變動態(tài)及其首選配方防務使用技術提示
小麥赤霉病是春花作物最難防控的最大的氣候性病害。近年來小麥北種南調(diào)頻繁,種植品種大多為感病品種,春分后穗期生長隨冷空氣或沙塵飄拂南下頻繁之影響,穗期持續(xù)遇雨機率高,常常造成大面積發(fā)病流行,尤其點狀局地災發(fā)頻率較高,同時伴有小麥穗腐病混發(fā),即表現(xiàn)為穗頭變褐變黑不金黃,穎殼上布滿淡淡的小點點,籽粒變褐趨癟非金黃飽滿,易致小穗出現(xiàn)褐色水漬狀病斑,逐漸蔓延至全穗,使病穗枯黃、子粒干癟、霉爛。高溫、多雨、多霧和潮濕天氣利發(fā)于病流行。因此,要高度重視精選配方,適時及時做好小麥穗期赤霉病防務。
一、小麥赤霉病災變原理及其災變動態(tài)
小麥赤霉病原屬氣候型病害,傳統(tǒng)發(fā)病原理在于抽穗揚花期與感病氣象要素(氣溫13℃以上連陰雨3天以上)的相遇所致?,F(xiàn)在小麥赤霉病發(fā)病流行不僅僅局限在揚花期感染發(fā)病流行,而從揚花期直至灌漿期整個穗期皆為感染期,若遇持續(xù)多雨都會造成災發(fā)流行。
近年來受北向外來品種、播生期延后和主選主方藥劑不達效三大要素影響:一是品種為北向外來。主要有蘇麥、魯麥、揚麥、鎮(zhèn)麥等,大多為高感病品種;二是播生期延后。由于大戶晚稻收獲期偏遲,除個別11月底早播外大多為12月中下旬播種,由此造成生長季節(jié)延后十分明顯(生育后期常常氣溫偏暖、雨量雨日偏多),可知一般年份其揚花期與感病氣象要素相遇機率極高,易造成大面積感染發(fā)病流行;三是主選主方藥劑戊唑醇、咪鮮胺、氰烯菌酯防效達不到理想程度。由此造成小麥赤霉病年度之間災發(fā)頻率70%以上。更為嚴重的是現(xiàn)在小麥品種就若揚花期與感病氣象要素不相遇,但在花后灌漿階段仍遭遇長期的多雨天氣照樣也能大面積感染發(fā)病流行。如此變化的發(fā)病原理,大大增強了感染機率,還伴穗腐病的混發(fā),較傳統(tǒng)災變機率提高了10多倍甚至數(shù)10倍。這是小麥赤霉病的新變化?;驗淖冃聞討B(tài)。
二、小麥赤霉病首選配方及其防務使用技術要點
小麥赤霉病產(chǎn)選配方為“麥甜+麥甜伴侶”,其主要在于麥甜是新一代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(SDHI)類殺菌劑,通過干擾呼吸阻止能量合成,抑制病原菌生長,具有高效、廣譜特性,其配方對赤霉病、白粉病、穗腐病均有較理想防效,加上伴侶配方,對銹病也有較好防務控制效能。其使用技術要點為:
(一)防務策略:瞄準揚花期窗口期必防,看天做好花后至灌漿期加防。堅持“麥甜+麥甜伴侶”主導,做好整體防務飛防。
(二)防務窗口期:小麥揚花初期:即始花開花植株20%左右(15%-25%); 小麥花后至灌漿期看天決定:若首次防務后遇持續(xù)多雨或雨勢長期嚴重時應加防。
(三)藥液配制:每畝20%麥甜60ml+25%麥甜伴侶40ml兌水 30L電動噴霧或兌水 1.5L-2.0L飛防。此方較耐雨水沖涮,若遇持續(xù)下雨流行趨勢十分嚴重情況下也作雨弄間隙進行噴灑。
( 四)噴灑作業(yè):采用電動噴霧以白天露干后進行作業(yè),采用二次稀釋法配藥將藥劑稀釋攪動均勻后均勻?qū)χ仓陣婌F。采用無人機飛控以傍晚植株出露后進行作業(yè)(也可白天作業(yè)),經(jīng)定位后選擇在風力 0-2 級時進行作業(yè),一般飛行高度可選 1.5-1.8m,飛行速度 2-3m/s 進行安全作業(yè)。
(五)注意事項:一是使用麥甜配方主要為小麥揚花初期(見花打藥)1 次赤霉病預防。但若揚花期甚至灌漿期遇連續(xù)陰雨,或存在重發(fā)流行年份,建議間隔 10 天作二次預防或灌漿期看天加防。以利保穗保粒效果好,促進麥穗光鮮亮艷飽滿。二是強調(diào)安全規(guī)范配方和安全規(guī)范操作,尤其對無人機防控要十分講求安全作業(yè),提高安全防務水平。
臺州市昆蟲植病學會 汪恩國
本文屬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文中所涉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